走过你来时的路

没有姑娘天生就是“假小子”“女汉子”。

没有姑娘是天生不喜欢打扮的。

没有姑娘天生就对异性抱有厌恶心态的。

不爱裙装爱裤装,宁愿被贴上地味标签也要忍气吞声故作淡定。

曾经看过一句精准的说法,每一个健康长大成人的女孩都有着惊心动魄的人生。

也许,你觉得这句话有些夸大其词。

然而,哪个女生心底没有一两件惊恐的往事被极力掩埋呢。

有的,一定有的。

自保的惶恐把它尘封。

自保的顾虑让她缄默。

她们不会开诚布公。

往事会带进坟墓。

这就是思想禁锢在行为上表现出的不可抗暴力。

 

战场从医院就已经开始了。

她的第一声啼哭。

她放学回家的路上。

她独自旅行的途中。

她聚会散场的路口。

......

女性对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伤害,就和警察对待和颐酒店事件的态度一样,只要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损害,忍一忍算了吧。

毋庸置疑,咸猪手和骚扰是最典型的重灾区。

 

几十年来,依然没有绝对的安全之所。

监控摄像头并不能防患于未然。

报平安的电话不能保证下一秒的平安。

所以,才有了许多父母要求女儿晚8点必须归家。

所以,才有了晚间活动结束男生必须送女生回家的惯例。

所以,才有了女孩不要善心过度和陌生人说话。

 

时隔多年,需要找到情绪舒缓渠道的受害者往往会试图把自己的故事当做玩笑一样万分隐晦的说给精挑细选过的同性友人,而同性友人为了避免尴尬,往往也表现出当做玩笑听的态度。

也许你可以理解,当听到一个中学女生为了对付回家路上出现的暴露狂和可能存在的绑架者而去学习跆拳道的往事时,我们听者内心的酸楚和无奈。

 

不化妆,不打扮,能上刀山,能下火海,这是深知树大招风的后怕。有位男生回复我“和颐酒店这事其实是女生高跟鞋不够尖”,难道不是这种时刻穿高跟鞋比穿球鞋死的更早吗?

 

无论国内或国外,如果你经历过真正的无助,某一瞬间你觉得世界竟然如此荒谬,你感受过人性最彻底的黑暗,也许你便能理解女性是如何在当今社会夹缝中生存。

我从不说女权,这个标签如同剩女,打从最初被提起,就已经代表了一种歧视。

我对心理学感兴趣,只是为了探究人类究竟可以扭曲到什么地步。

 

生而为人,我不为性别遗憾,但对这个原地退步的社会感到沮丧。

 

 

评论
热度(1)

© GB · 迷失苏拉维西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