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来说说《红鳉鱼》

B站的making卡的要死要活的,还不停的跳进度条。四十多分钟的放送预告竟然耗费三个小时才看了头十分钟……逼得我,只好去下档了。

十分钟的印象唯二:立川谈春本尊和nino在下雷门阶梯的简短问答,nino与北野武对谈中表示对对方的惯性印象。

 

爬了一下豆瓣,很多点评都提到了谈志师匠在指导谈乐那段顺便说出也刚好被谈春旁听的“嫉妒人生”的教导台词。

然而对于我来说,印象深刻的却是谈志对谈春面授时候说出的“偷师”言论。像“我会倾囊相授,如果你拼尽全力还偷不到我的师不如乘早滚蛋,那只能证明你实在没有从事这行的敏觉”这样直白的意思表达,虽然看起来不近人情,在最后的二等发表会上,谈志师匠也表示,前前后后二三十人里面,最终只有这四位能与大家在舞台上见面。靠手艺吃饭的人,天赋、坚持、努力都缺一不可。

“谈球走了以后,师父给谈春说,他是个有趣的人,还是没缘分吧。喜欢的东西确实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得到了啊,想做的事情,也不会只因为你想就能做到,这样想想还真是绝望又欣喜呢,我要怎样努力才会得到你,也终于会得到。”

拍摄手法再次推成出新,融合了新闻纪实片、记录片和影视剧的多重手法,有温情有热血有落语特有的幽默。中国什么时候也能有这样的编剧和导演,能让人看完之后,对一个冷门的传统抱有强烈的好奇心,甚至突然有想要从事这个行业的念头呢?

 

艺术来源于生活,然高于生活。

“落语的主角,是忠臣藏的故事中,那些没有参加复仇的家臣。鳉鱼就是鳉鱼,虽然不论多努力都无法成为金鱼,但正因如此,才更惹人怜爱。或许他们充满笑声与辛酸的人生,正是一部最完美的落语。” 

 

私以为,落语和单口相声基本没啥关系,倒是和评书颇有相似相通之处。落语是寸扇为界,单口多面角色扮演;评书则是条案为河,一块醒木拍案惊奇。同样的雅俗共赏,同样的天文地理,同样的授扇授巾师徒制,甚至,同样的日渐式微。

剧中借北野武饰演的谈志曾在指导徒弟时说,那些来看曲艺艺术的人,就是那些知道喝酒不好劝酒之后仍然会喝,知道暑假作业提前做完比较轻松却偏偏不会那么做,知道努力不一定有结果的人啊。谁说影视剧受众不是如此呢?这样看来,一遍煲着一碗上好的鸡汤,一遍揭露出艺术抚慰人心的真谛,这样的导演/编剧,真是个一针见血的心机boy啊。

 

科技的发展消除了文化的局限,同时也割断了文化的血脉。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濒危门类的传统老艺人被关注。

曾经风靡全国的广播电视评书节目们,已经随着老一辈艺术家的离世以及文化多元而消散在历史的长河里。然而在一贯注重继承文化传统的日本,落语却依然能受到人们追捧,演出屡屡一票难求。

如今,单田芳的徒弟尚未出于蓝,而立川谈志的门生早已胜于蓝。

谈志师匠的反骨在于敢把芝士蛋糕扔进炖菜锅做出好吃的咖喱,和弟子聚会时把咖啡豆泡在清酒中品饮;在于横颜冷对评论家的公报私仇,却主动放低身段拜托观众关照新升级的弟子;在于对落语文化深刻见地,与时俱进的继承发扬,以自己的方式传道授业。

 

这便是差距了吧。

中国人浮夸又功利,对文化日渐不坦诚了。

 

我们需要像《红鳉鱼》这样的温暖明亮的鸡汤,而不是《舌尖上的中国》那种看起来很大制作,本质还是新闻联播的米糊。

 

幸福是什么?

我理解的幸福是,在历经波折坎坷之后,终于追上了梦想。

 

--------------------------------

PS.终于补完了backstage making,依然没能看到哪怕一段完整的落语表演,不管是 beat武 还是 nino谈春,或者 滨田谈乐。但至少让我搞清楚了片头片尾的领路人鹤瓶师匠到底在说啥……

许多人说,是因为nino才没错过这部SP。讲真,之前那部学校棒球社的连多,nino+芋头+本乡+XX的卡司都没能阻止我弃剧。夏目漱石的《少爷》SP也已经十分钟弃。

果然SP是介于连多和电影之间神奇的存在啊。

最近开始想补WOWOW台2015年的档了……

 

 

评论
热度(10)

© GB · 迷失苏拉维西 | Powered by LOFTER